为强化党性修养,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文脉,艺术设计系党总支组织开展“赓续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12月7日前往孝义皮影木偶研究会和介休张壁古堡进行参观,系部教师和学生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开启了一场“赓续非遗文化,传承红色血脉”之旅。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是孝义皮影戏的真实写照。孝义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之为“灯影里的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鼻祖,在传习基地,著名皮影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孝义皮影戏传承人侯建川老先生讲述了他与皮影的艺术情缘,从爱好到专研、从创新到传承,候老表述是“金子般的机缘注定了今生皮影缘”。
在娓娓道来中,我们感受到了孝义皮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在他的《散花》中写道:“孝义是块神奇的土地,胸过汾河,背靠吕梁。此地人不但能耕善种,自给自足,还创造出各种艺术,或唱或演,亦雕亦画,以抒发情感,慰藉自己的心灵,其中戏剧尤甚,孝义皮影戏便是此中的精粹”。
在体验馆,一部“西游记之孙悟空收伏柳树精”皮影戏展现了表演艺术家的深厚功底,一曲“十八相送”木偶剧抒发了浓郁的精神情感,大家仿佛在时空的回廊里探索非遗的奥秘,在精彩绝伦的演义中感悟文化自信。
孝义皮影戏成为孝义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在“守艺”与“传艺”中“复活”传统技艺,推动非遗文化走出“深闺”,将非遗融入现代社会,树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发展观念,既是候老的最大心愿,也是所有人的文化使命。
张壁古堡被誉为千年古堡,星宿传奇,曾因“依山筑堡拒兵戎,地道三层网络通”而闻名,又因“刘武周曾敌猛将,秦王巧取尉迟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称为“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和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漫步在古朴悠长的千年古道上,青砖碧瓦点滴呈现。党员同志们伫立在演武场、穿行在古道中,粗壮的槐柏树演绎着历史的生生不息。
张壁古堡是祖辈用星宿文化建村,寄托了对家的深深眷恋与无限热爱,同样作为军事要塞,张壁村的军事渊源也可追溯千古,是一座防御实力过人、恢弘壮观的军事堡垒,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红色血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他们代表着浓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员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非遗文化和红色血脉有机结合,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弘扬红色血脉的精神力量,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指引方向、鼓舞斗志,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